鉴识研究机构-中国实效营销决策协同商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鉴识研究机构 >> 鉴识视角 >> 他山之石 >> 组织僵化究竟有多可怕
重庆鉴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23-67509589
QQ:515970884
邮箱:jianshizx@126.com
传真:023-67509839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红石路5号14-2室
他山之石
精细化管理 提升企业竞争力
添加日期:2010年05月05日    文章浏览数: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40年代,美国会计学家科勒(EricKohler)提出了作业会计的思想,可以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萌芽。20世纪后期,随着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加强、产品复杂程度提高,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断增加,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对间接成本的简单处理使得成本核算的结果严重扭曲,成本信息对管理者的参考价值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全面兴起。其中,哈佛大学的库珀(RobinCooper)教授和卡普兰(RobertS.Kaplan)教授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们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的基础。 

  作业成本法较之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过更加细致和科学的分析,获得更为准确的成本数据,为管理层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数据;2.通过追溯成本的流动及分析成本的构成,可以对成本建立更加深刻的了解;3.通过对作业及流程成本的分析,发现流程改进的空间,如将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尽量减少在非增值作业上的资源投入,将更多资源分配到增值作业上去;4.利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构建成本盈利模型,将成本分摊到多维的成本对象,如地域、品牌、客户群等,而不是像传统的成本核算仅限于产品,从而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5.可以考虑固定资产的闲置成本,从而为优化产能配置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6.可以为定价、预算、投资决策、标杆分析甚至战略计划等提供更为详实的成本数据输入。 

  一言以蔽之,作业成本法通过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细、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的数据来帮助企业在各个方面提高竞争力。 

  二、作业成本法对电信行业的意义 

  虽然起源于制造业,但是作业成本法对于服务业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的共享成本的比重更大,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将这些成本有效、合理地分配到最终所提供的多种多样的产品或服务中去。 

  在电信行业,一个电信企业通常提供几十种产品或者服务,但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最多只划分几大专业进行专业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粒度很粗,不能提供分产品的成本数据。在没有引入作业成本法之前,电信企业只有粗线条的总成本,各种决策所依据的成本数据可参考性不强,比如套餐资费定价,在没有具体的产品成本的情况下,只能依据收入、用户数、业务量的预测和大体的成本估算来制定套餐资费,已推出套餐的效果也只能从收入、用户数和业务量的角度来评估,无法获得套餐的盈利数据。 

  利用作业成本法,通过对各个成本费用科目、企业的流程作业、网络的结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设计出一套科学严谨的计算模型,从而将企业的所有成本以作业和网元为桥梁,分摊到最终的成本对象。利用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分业务、品牌、地域、客户群等其他维度的成本结果(具体的维度取决于企业的需求以及相关系统能够提供的动因数据),还可以获得作业成本、网元成本以及各种详实的动因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为企业各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如引入作业成本法之后,企业可以利用收入、用户数、业务量以及各项业务的单位成本等数据来预测套餐的成本盈利结果,套餐推出后也可以进行盈利结果后评估,从而促使企业在扩大收入的时候,也能兼顾盈利性;又如,利用网元的折旧、维护等成本数据,可以制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网元维护成本计划。 

  基于参与了多个运营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项目,笔者总结了电信运营商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供运营商和实施商参考。 

  1.由简入繁。最开始实施作业成本法时,不宜将模型设计得过于复杂,应以简单为宜。由于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对作业成本法缺乏了解,仅凭一两次培训也很难使其对该方法建立深刻的认识,因此很难提出完整、合理的需求。较为简单的模型易于使用者的理解和运用,可以避免因某些不重要的需求导致模型过于复杂、难以维护的情况。随着使用者对模型的理解加深、对模型结果的运用,用户可以在实际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进需求,不断完善模型。另外,由于市场的变化、业务的状况和用户的需求也都处于变化当中,因此模型的定期调整也是必须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 

  2.管理定位。我们应该把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看成是一个管理项目,而非单纯的财务项目。由于该项目通常由财务部牵头,因此其他部门往往认为这是个财务项目,与自己无关。而实际上,之所以要将成本分析得如此细致,主要是为了支持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决策。市场、客服、网络等部门都应该加强对该项目的了解,积极利用项目的输出结果,用于支持本部门相关的管理决策,这样该项目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由于作业成本法需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大量的动因数据,只有理解该项目的重要性及对模型和数据的要求,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进而确保模型输出结果的正确性,而正确的数据又可以提高相关部门对该模型的信任和利用程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合理期望。作业成本法的根本作用在于将企业的总成本以作业为桥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分摊到最终多维的成本对象,其输出的是多维度、可追溯的成本数据,而定价、预算、投资分析、战略计划等都是其他领域的独立职能,作业成本法仅仅是为这些职能提供一些更为详实的数据作为输入,并不能替代这些职能。但是有些用户由于对项目理解不够深入,通常会对项目期望过高,希望模型能够输出定价、预算、投资分析、战略计划等决策。如果项目进行过程中没有沟通清楚,难免会导致交付时对项目成果的不认可。 

  4.重视数据。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数据输入,包括成本、收入等财务数据,以及计费、账务、作业调查、网元统计等诸多业务数据。而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不准确等情况在电信企业存在较普遍。这对于作业成本法实施的效果也将产生负面影响。如同一成本费用科目在不同的地市分公司核算的内容不一样,就很难给出统一的分摊规则,另外,地市之间的横向可比性也降低了。因此,若要使作业成本法能够输出准确的结果,必须协同各个部门的努力,在公司范围内梳理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的数据,统一数据口径。这一工作不仅对作业成本法项目有意义,对于企业的其他经营决策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信息系统对于作业成本法应用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各种信息系统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如果仅利用EXCEL工具进行手工运算,虽然能将成本和收入分摊到最终多维的成本对象,但反向的追溯很难实现,而追溯成本的流动,分析最终成本对象的成本构成,进而进行更多高级的应用是作业成本法的重要作用,专门的ABC系统才能够提供这些追溯和分析工具,以便充分利用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有效地进行运营分析和支持经营决策。 

  2.作业成本法实施后,各种运算结果的发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如果仅利用EXCEL工具,每一期间都需要重新加工各类报表,并逐一发送给所需用户,由于报表和用户数量繁多,该工作需要耗费较多时间。而专门的ABC系统都配有或者可以开发报表发布工具,利用这些工具,维护人员可以定制各种类型的报表,并且为每个报表指定有权限阅览的用户,这样每个期间系统都会按照事先的定制自动生成所有的报表,并根据权限将报表发送到用户的邮箱或特定网址,供用户浏览。 

  3.电信行业基于作业成本法设计的成本盈利模型通常非常庞大,如果仅利用EXCEL工具进行运算,每月都需要进行手工计算,每月的工作量很大,另外如果业务发生变化,对模型的维护也会非常困难。因此,最好能利用专门的ABC系统进行运算才能确保模型持续稳定地运行下去。 

  4.计算需要大量的成本及动因数据,如成本和收入数据取自财务系统,动因数据则可能涉及企业的各个系统,如计费、账务系统、经营分析系统及企业的其他信息处理系统,这些成本、收入及动因数据需要每个时期更新一次,以计算当前期间的成本盈利结果。如果每一期间都需要手工获取并导入大量的成本和动因数据,极其容易出错,使得模型的计算结果出现偏差。最好能开发ABC系统与相关系统间的自动化接口,每月由接口程序自动提供数据输入,避免人为错误。目前专门的ABC系统主要有SASABM、ORACLEABM、SAPABM等,这些产品各有特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定需求及相关软件的功能、特点及价格等因素的综合评估来选定适合的产品。 
本文重庆鉴识研究机构版权所有,未经批准转载必究。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组织僵化究竟有多可怕